
春节来临期间,我县各地村民都会或多或少制办一些当地美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去感受文明瑶族乡新聚瑶族村村民制作的一道特色美食:黄糍粑。
沿着幽静蜿蜒的乡村小道,记者来到了新聚瑶族村新田组,她们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加上大山深处的优质水源,做出来的黄糍粑又软、又香、又好看,深受大家喜爱。在村民戴秀英家中,记者看到她们一家人正双手拿着杂木杵杆围着一个高约50厘米,内径30厘米的石臼使劲一起舂(抖)糍粑。
新聚瑶族村 村民 戴秀英:我们这里的是黄糍粑,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做,用来走亲访友,我们自己也吃点,这个糍粑是很好吃的。
看似简单的黄糍粑,做起来还是需要很多工序的,她们在原材料的配比上都要进行严格把关。村民戴秀英说,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按照老一辈的经验,把洗干净的糯米和籼米按比例浸泡,再加入深山老林中一种叫黄金条的植物水,这样做的黄糍粑好吃、又有浓郁的香味。
新聚瑶族村 村民 戴秀英:不要小看我们这种糍粑,做起来还是很有讲究的,我们要从山上去砍那个黄金条树枝,把它烧成灰,再熬制成水,再把那个水来泡米,这样做出来的,糍粑才有柔韧度,吃起来又特别的香,特别好看、好吃。
记者发现,糍粑在蒸煮时,火候跟生熟程度都要恰到好处,这样有利于糍粑的韧度和口感。经过二十分多分钟的蒸煮后,把热气腾腾的糍粑再放入石臼里面来回捣拌。两三个人手持杵杆,在石臼里来回转动,这样舂出来的糍粑才会均匀,口感好。村民把做好的糍粑,加入自家调制的辣椒拌料或者蜂蜜,吃起来特别香甜可口。
小朋友 宋璟:每次放寒假我都能吃到我外婆做的又大、又圆、又好吃的糍粑,我们还会带一点回家吃。
村民将糍粑拧成一小团,用手做成圆形,放置在木板上进行风干定型。村民戴秀英告诉记者,黄糍粑是我们走亲访友的礼品,不管哪种吃法,都很美味。大山深处的天然绿色食品不仅散发出浓浓的年味,也展现了瑶乡村民的纯朴情怀。
责编:李彤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关于越南,一图了解→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总书记上海行|记者手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
下载APP
分享到